关于隋唐时期的音乐小故事
万宝常
万宝常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他生来就十分聪明,十分富有音乐天才,尤其对乐器“八音”有研究(八音,古指金、石、丝、竹、匏、土、草、木)。
有一次,他在野外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服装华丽车马豪华,带着很多随从,好像在等待什么人,宝常一看,赶块躲了起来。
但是那群人中的头儿却让人把他叫到面前说:“天帝见你有音乐天才,打算把人世快要失传的八音演奏技法传授给你,以挽救濒临消亡的音乐,然而正宗的八音演奏你根本就没听过,所以我让天界的乐官把八音的要诀告诉你。”
然后仙人就让他坐下,把历代的正宗音乐教给他,纠正各种乐曲中的错误,都详细地讲述。
宝常把仙人的教导详细记了下来。
过了半天,那些仙人凌空升入云中了。
虽然和仙人在一起只呆了一会儿,回到家却已是五天了。
从这以后,对于人间的音乐,宝常没有不精通的。
有时他和人一同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宝常就用筷子敲打手边的碗碟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宫、商、角、微、羽”五音俱全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使大家十分赞赏。
从南北朝的北周到隋朝,宝常都放达飘逸没有做官。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订了宫廷中的乐谱和有关音乐礼仪的规章制度,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行不行。
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旋律哀怨软绵无力,不是正宗的宫廷音乐,极力反对使用这种音乐。
文帝就下诏让宝常创作新乐曲,按新法编制了乐队,一演奏,果然和郑译的音乐大不相同。
当时宝常又说,秦汉以前有按《周礼》创作的乐曲,是以十二律与七声相配的《旋宫》乐曲,但从汉、魏以来,《旋宫》音乐失传,连懂音乐的人都听不懂了。
听了宝常创作的乐曲,很多人都给予嘲笑,于是文帝又让宝常试着奏一奏《旋宫》曲,宝常当场就演奏出来,人们十分惊奇。
宝常对音乐的改革和创新作了很大贡献,记也记叙不完。
但是,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不合世俗的口味,人们听不懂也就不爱听,所以宝常创作的乐曲大部分没有得到流行。
每当他听到掌管宫廷音乐事务的“太常寺”演奏音乐时,就会哭着对人说:“这种哀伤**的音乐,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刀兵不止,百姓又要陷入水火中了啊!”
当时天下太平,处处歌舞升平,人们叫宝常这样说都不以为然。
到了隋炀帝大业十四年时,天下大乱,终于验证了宝常的预言。
当时郑译、何妥、卢贲、苏道、肖吉、王会言等人都能创作演奏高雅的音乐,安马驹、曾妙达、王长通、敦金乐等人都能创作新乐曲,这些人都非常佩服宝常,说他的音乐才能是上天赋予的。
万宝常没有儿子,常对朋友说:“我要有了病,连个侍候我的人都没有啊。”
后来宝常得了病,他老婆卷了他的财物跑了,宝常几乎要饿死。
有天晚上,宝常早年在野外遇见的神仙降临到家中,神仙说:“你本就是上界的仙人,能够舍弃了天宫的安逸舒适,体会人间而下凡到世上,在人间沉沦了这么久,现在你在人间的期限到了。你还记得天界的云亭宫盛会吗?”
宝常一时却有些发懵,过了很久才想起来,第二天他对邻居说:“我本来是神仙,偶然被贬谪到人间,就要回天上去了。”
过了十天,忽然不见了,人们不知他去了哪里。
延伸阅读
达芬奇的音乐故事
据说达·芬奇有音乐才能,能唱歌弹七弦琴,吹奏笛子,谱曲。有一次,他应米兰公爵之邀作精彩的竖琴表演。
但专业音乐领域基本没有提及他在音乐上的贡献。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法国有“新艺术”风格产生,代表人物是马肖,意大利14世纪著名的音乐家是兰迪尼。勃艮第乐派里班舒瓦,杜费最著名。法-佛兰德乐派奥克岗,约斯坎,奥布雷赫特,伊萨克,拉索,蒙特等是代表音乐家,后五人都与达芬奇是同时代的。法国世俗歌曲创作中布律梅尔,拉吕,雅内坎,贡贝尔,农·帕帕,勒热纳比较出名,没达芬奇的事,他们也是达芬奇同一时代的。
因此可以看出来达芬奇音乐上也就是票友水平,远不如他在其它领域的影响大。
音乐领域厉害了,其它领域也能很突出。如果只是其它领域厉害,想在音乐上突出几乎没有可能。
音乐家励志简短故事
音乐家的故事励志: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用皮鞋演奏
义大利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最擅长演奏旋律复杂多变的乐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喜欢古典音乐者的激赏。
有天晚上,帕格尼尼举行音乐演奏会,有位听众听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后,以为他的小提琴是具魔琴,便要求一看。帕格尼尼立即答应了。那人看看小提琴,跟一般的琴没什么两样,心里觉的很奇怪。帕格尼看出他的心事,便笑着:你觉的奇怪是不?老实告诉你,随便什么东西,只要上面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声音。那人便问:皮鞋也可以吗? 帕格尼尼回答:当然可以。
于是那人立刻脱下皮鞋,递给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接过皮鞋,在上面钉了几根钉子,又装上几根弦,准备就绪,便拉了起来。说也奇怪,皮鞋在他手上,演奏起来竟跟小提琴差不多,不知情的人,在听了这个美妙的旋律之后,还以为是用小提琴拉的呢!
启示:
钻研任何一种技艺,一定要经过长时期的苦练,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这是绝对没有偶然的。
关于古典音乐的寓言故事
据说伯牙是个很有地位的人,一天他来到泰山脚下,正遇到大雨,于是就躲到一个山崖下,而那里正有一个打柴的樵夫。伯牙为了消磨时间,于是就拿出他的琴来演奏。他看到巍峨的泰山,心里不自觉地便在琴音中表现了泰山的崔嵬高峻,这时那个樵夫就说,“巍巍乎志在高山!”感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伯牙听了就很奇怪,于是又在音乐中表现浩瀚汤汤的流水,这时樵夫又说,“洋洋兮志在流水。”伯牙不管换什么样的曲子,钟子期都能准确地指出他演奏的内容。伯牙非常感叹,以钟子期为自己的知音,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懂他的琴音,就把琴摔碎了。后人对此非常感叹,并据此创作了《高山流水》,以表达意境恬淡高邈的知音之情。
两汉时期音乐故事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故事
《广陵散》
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传说原是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现仅存古琴曲。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刻苦学琴十年后,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此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宋代著名的音乐小故事
余少能视鬼,尝于雪夜野寺逢一提傀儡翁,鹤发褴褛,唯持一木偶制作极精,宛如娇女,绘珠泪盈睫,惹人见怜。 时云彤雪狂,二人比肩向火,翁自述曰:少时好观牵丝戏,耽于盘铃傀儡之技,既年长,其志愈坚,遂以此为业,以物象人自得其乐。奈何漂泊终生,居无所行无侣,所伴唯一傀儡木偶。 翁且言且泣,余温言释之,恳其奏盘铃乐,作牵丝傀儡戏,演剧于三尺红绵之上,度曲咿嘤,木偶顾盼神飞,虽妆绘悲容而婉媚绝伦。曲终,翁抱持木偶,稍作欢容,俄顷恨怒,曰:平生落魄,皆傀儡误之,天寒,冬衣难置,一贫至此,不如焚。遂忿然投偶入火。吾止而未及,跌足叹惋。忽见火中木偶婉转而起,肃拜揖别,姿若生人,绘面泪痕宛然,一笑迸散,没于篝焰。 火至天明方熄。 翁顿悟,掩面嚎啕,曰:暖矣,孤矣。
译文:
我小时候能看见鬼,一个雪夜里在一座荒寺里遇见一位手里提着木偶傀儡的老翁,这老翁白发衣衫褴褛,但是他的木偶却制作精良,活脱一美娇娘,眼和睫毛都挂着泪珠,让人见了心生怜爱。外面风雪更大了,于是两人干脆坐着一起烤火,老人便自诉道:年轻时喜欢看木偶戏,为了学习钻研木偶戏,耽搁了时光,学会了,年龄也大了,但是对此也更加坚定,于是便以木偶戏为职业,虽然自得其乐,但是却一生漂泊,居无定所,没有伴侣,唯一陪伴的就是木偶了,老翁一边讲着一边哭泣,我安慰他,恳请他伴奏,做傀儡戏,他提着木偶在三尺红布前表演起来,木偶,吟唱悠扬,顾盼神飞,虽然画的是悲伤的妆容,但是却美丽绝伦,表演完了,老翁抱着木偶心情稍微平复了下,可是突然愤怒的说:我这一生落魄,都是被你所误,天冷了连衣服都买不起,贫寒到了这里,不如把你烧掉,于是便把木偶扔进了火里!我来不及制止,只能跺脚,哀叹惋惜这木偶。忽然看见这木偶自己慢慢站起来,悲凄的对着老翁,作揖,行叩拜之礼以示告别,仿佛活人一般,笑着淹没于大火之中火到了第二天才熄灭,老翁幡然醒悟,捂着面大哭的说到:是暖和了却真的只剩我一人了
东周时期的音乐故事有什么
管仲 唱歌的故事。传说管仲是唱歌的祖师爷。齐襄公在位时,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齐襄公去世后,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
管仲向公子小白射了一箭,公子小白很机灵,举起衣服身子低伏躲过了。
走小路首先抵达王宫继了王位,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派人抓住了管仲,押解途中管仲想伺机逃跑,于是他就唱歌,歌声动听,引得差人忘了赶路,跟他唱起歌来了,路上的行人也引吭高歌,管仲乘机逃走。就是这次出色的歌唱,管仲后来被尊敬为唱歌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