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传?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春秋》三传”是指哪三部书?
《春秋》,现存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时期鲁国的史记。相传为孔子所作。西汉被尊为儒家《五经》之一。解释《春秋》的著作主要有“左氏”、“公羊”、“谷梁”,称“三传”。唐“三传”列入九经。
《春秋》主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 )至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共二百四十二年各诸侯国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孟子》、《史记》、《汉书》均有孔子作春秋的记载,“《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认为《春秋》经孔子“笔削褒贬”,“重空文以断礼义”,为后王立法,其用在“道义”,已不仅为记事之书。故旧有“借事明义,乃一部春秋之旨”。
《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解释《春秋》的古文经传。《汉书 . 艺文志》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太史左丘明撰,共三十卷。所记载事件比《春秋》多出十七年。《左传》以文史见长,记事详实,多用事实解释《春秋》经文。《左传》记载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其史学、文学、美学的价值尤其显赫。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战国时公羊高撰。所记史事较简略,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董仲舒作《春秋繁露》,专治《公羊传》,发挥“大一统”的《春秋》“大义”。为研究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或《谷梁春秋》。战国时谷梁赤撰。以问答形式解经,侧重传《春秋》之“义理”。记事虽不及《左传》详实,但持论较《公羊传》为平正
“春秋三传”包括什么?
春秋三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三传的渊源说得很详细。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文)最早的两部书。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是指哪三转?
《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包括哪些?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在春秋三传中,《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是用汉代的隶书写成,详细写了诂经;《春秋左氏传》却是用古文所写,详于记事,是秦朝禁止诗书后,在汉代由北平候张苍献上。所以,我们称前者为今文春秋传,后者为古文春秋传。但是这仅仅是口口相传得到的答案,并不具有权威性。因此,三传的今古文之争从汉代始到近代,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