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大致分为:顺叙丶倒叙丶插叙、补叙、分叙几种,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如下:
顺叙
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提高的经过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技巧可分为下面内容几种:
一是完全按时刻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刻(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如《记忆深处的冰棍》也是。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务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面,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质量。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灵魂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刻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因此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技巧兼而有之。
倒叙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使用倒叙技巧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插叙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影响。鲁迅的《故乡’里面有两处插叙。(插叙通常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根据时刻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想法。插叙的内容,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想法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天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务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例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天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何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分叙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务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想法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地点和提高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