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句读
刚第一次看完《纯粹理性批判·句读》的上卷,本文我想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纯粹理性批判》的motivation.
Introduction
认识论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讨论的是人的认识如何可能。或者说,人是如何认识的。这里还涉及一些很关键的问题,比如:真理的标准、人的认识是否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近代之后有两个流派: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的的基本思想是:人可以通过理性产生知识甚至真理。经典的命题是论证上帝的存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而这种理性是先天的,即经验之前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些知识,或者是产生知识的方式。因而是必然的:只要是通过我们理性产生出来的知识,那就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唯理论走到极端会产生独断论,就是认为任何从理性推断出的东西都是真实可靠的,比如上帝存在。
经验论的基本思路是:人只能通过经验产生知识。我们的所有知识都是通过后天的经验观察和反省而获得。到了休谟那里,这种趋势变成了:因为我们的知识都是经验而来,所以无法保证下一次出现同样的事情时还会如此,因而知识是偶然的。他的著名例子是太阳和石头:当我们观察到太阳出来时,被太阳晒到的石头就会被加热。太阳和加热的石头之间存在因果性。但休谟认为:我们只观察到了太阳的出现和石头的温度上升,虽然两者总是一起出现,但我们观察不到“因果性”这个东西,也无法保证下一次太阳出现,石头就一定会被加热。他强调所有的知识都是“心理上的习惯”,因而知识不具有必然性。类似的例子还有”农场的火鸡科学家“。
经验论到了休谟之后就变成了怀疑论,就是怀疑一切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康德是唯理论出身的,但同时他也不满意唯理论的缺点。他想证明知识(自然科学)是真实的、可靠的、必然的。人类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得到真实可靠的知识。
Preliminary
一般而言,一个判断(命题,S是P)可以分为:
分析判断:谓语通过抽取主语的成分,比如:单身汉是单身的、红花是红色的。分析判断是真实可靠的,因为我们只是对主语做更细致的描述,而这描述的属性是主语自带的,无此属性则主语不成立。但同时分析判断是不能提供新的知识的,只能提供对主语更清晰的理解。
综合判断:谓语和主语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物体都有重量、天鹅都是白色的。综合判断不一定是真实可靠,往往需要经验给予验证和归纳,但再多的经验也无法保证这个判断一定是正确的。
同时,综合判断也分为先天/后天综合判断。后者就是我们日常碰到的判断,比如上面的两个例子,是基于后天的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的判断。而前者是不需要后天经验也能做出的判断,而这种判断中,谓词并不蕴含在主语之中。既然不需要经验,那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是真实可靠且必然的判断了。
思路概述
那存不存在这样的先天综合判断呢?
康德在几何和代数发现了先天综合判断,比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直线并不包含最短这个属性,但我们都无法反驳这个判断;“7+5=12”——7和5中也不潜藏着12,但同样这是我们无法反驳的。甚至连休谟也不质疑几何和代数之中的先天综合判断,他只是质疑自然科学中不存在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想,既然几何和代数存在先天综合判断,那自然科学中应该也存在。于是他的任务变成了证明先天综合判断在自然科学中存在,或者说: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这里的自然科学可以理解为日常生活。大家可以时刻想着一个问题,如何证明:“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原因。”这句是一个先天综合判断,因为没有经验在里面,而且“事情的发生”并不蕴含“原因”这个感念。发生(结果)为什么一定需要原因?因果性是不是必然存在?休谟的反驳是:我们能看到两件事发生,但我们看不到因果性这个东西。
简易结论
证明(演绎)过程就非常复杂了。我直接把康德的结论摆出来,我尝试用逐层浅显的方式把康德的意思说明:
人为自然立法——先天综合判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人类)构造出了蕴含了先天综合判断的现象,因此我们能在其中做出先天综合判断。
人类能观察到的东西,并不是“真实的”,不是“自在之物”,而是经过了我们意识加工后的“现象”。而我们又用自己的意识(知性)连接(综合)了一些单个现象,以到达我们的表述。举个例子:
太阳(自在之物)和石头(自在之物)刺激了我们的感官,使我们产生太阳和石头的表象(现象),我们再用因果性把太阳和石头的表象连接起来,产生并说出了这样的判断:“因为太阳(现象)出来了,所以石头(现象)被加热了。”这个判断,并不反映真实世界(自在之物)之间的关系,而只是我们意识产生出的现象的关系。而我们是用人类的意识构造出来这样的关系。因此,当我们去寻找这种构造方法(知识)的可靠性时,就能找到了——它们一直在我们的意识(知性)里。
这里康德其实是做了很多与前人不同的变化,最关键的是把现象(意识产物)和自在之物(世界本质)分离开来。之前经验论之所以无法找到真理的基础,就是因为一直纠结在自在之物里:他们认为观察到的现象都是自在之物,因此就也要找一个观察得到的因果性的自在之物,而这个东西似乎找不到,因此他们就否认了真理的可靠性。
但康德把这两个分离了,并说明,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自在之物。但这些现象,其实是我们自己经受刺激后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他们有绝对的控制能力,因果性等(范畴)就是我们赋予给这些现象(之间的连接)的。因此当我们看到现象——而这正是自然科学所能研究的东西——里面就已经蕴含了我们给予的东西。因此知识是必然且可靠的:下一次来同样的刺激,我还是这么构造现象。
这其实是通过限制人类的认识范围而奠定人类认识的可靠性:为了一个大的目标(知识的可靠性)而放弃一个幻想(人类能认识超出经验的东西)。
同时把知识的产生权从自然界给予人类。之前人们会认为,知识是人类认识和真实世界之间的一致——其实包括现在,我们都觉得科学就是逼近真实世界。但康德宣告了这种想法的不可行:人类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认识真实世界,而只能在现象世界里打转。但正因如此,我们能保证我们的科学、知识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