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提纲怎么写
交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务虚的层面,侧重讲观念、理论层面的东西,可以简单理解为“道”。一个是务实的层面,侧重讲实践、操作层面的东西,可以简单理解为“术”。今天交流的主题比较大,所以讲起来感觉可能会有些空,加之逻辑不一定严密,疏漏也在所难免,如果发现有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一、务虚层面,简单从三个维度展开。简单讲,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这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逻辑。第一个维度,谈谈关于“是什么”的问题。辞典中对“文章”的解释是:篇幅不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文章”的“章”字,在古代是个会意字。古代奏乐,连奏十段才能结束,这十段乐就是一章。文章从“音乐”里会意而来,所以也意味着好的文章,也要像好听的音乐一样,生动而优美。具体来讲,文章包括很多文体,比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我们常写的日记,大都可归为记叙文,学术文章可归为议论文,说明书就是说明文,日常公文可归为应用文,等等。毛主席钦点编撰《中国通史》的范文澜先生有一句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说做学问、写文章,要耐得住寂寞,肯下苦工夫、硬功夫,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所以,从古至今,写文章对很多人而言,算得上是“苦差事”,写文章,不仅仅是写文字,还得有主题、有层次、有内容,需要逻辑流畅、行文优美……,很多约束条件决定了,要写一篇好文章没有那么容易。尤其在古代物质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文人写作,可谓字字玑珠。我们知道的《道德经》《诗经》《周易》,寥寥千言,内涵无穷。用通俗的语言,谈一点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文章的本质,实质就是表达,是用语言承载思想。我们头脑里有很多很多想法,聚焦到一个问题也会有很多认识,但作为最终“产品”输出来,就是我们所写的文章,而这个“产品”往往是唯一的。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文章这样一个产品的制造者。那我们就可以审视一下自己,我们的原料是否充足,材料品质是否一流?制造水平怎么样,加工工艺如何?我们的管理系统怎么样,流程是否高效?这样一些条件都具备了,写出一篇好文章指日可待。第二个维度,谈谈关于“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写好文章,这个问题背后,还潜藏着一个问题,就是好文章有什么用?古人讲“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从更本质的角度,我理解,文章的功能是作为信息沟通的桥梁。生活中,好的表达意味着好的沟通效果,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虽然日常的表达更多是零碎的,但不妨碍一些谈话录,也可以整理为很好的文章,比如我们熟知《论语》《大学》《中庸》,也包括古希腊的《理想国》等等,都是记录先贤们的对话录。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历来重视文字表达。古代有名的文臣武将,很多都是一流的文坛高手,不管是我们熟知的司马迁、诸葛亮、班固,包括之后的韩愈、苏轼、王安石等“唐宋八大家”都是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笔杆子”。毛泽东同志说过,革命夺权靠枪杆子,也靠笔杆子,他几乎没拿过枪杆子,却亲自撰写大量理论文章和往来电报,还写过不少堪为经典的新闻稿件。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不懂得用笔杆子、不会拿笔杆子,这个领导就是很有缺陷的”。1981年,中央专门发出指示,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准备自己的重要讲话、报告,亲自指导、主持自己领导范围内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从领导干部开始提出要求练好笔杆子,契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既是为了提高文字水平和文化素质,改善机关文风学风和领导作风,更是为了修炼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基本内功。当然,之后的国家领导人同样对此高度重视,类似十八大、十九大都重要报告,主要领导都深入参与,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同样,西方同样高度重视语言表达。如果大家留意会发现,西方人把写作视为一门必修课,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人政要不定期就会出版自己的回忆录。如果视野再开阔一些,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活跃着大量的文学家、记者、编剧。我没有在国外留过学,不过之前听高晓松节目了解到,在好莱坞,许许多多的普通人,都在利用空闲时间准备自己的剧本。或许是这样的群众基础,使得好莱坞电影的编剧水平要比国内高出许多。再就是大学时候看过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的《墨迹》,讲到美国高校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塑造极其重视,同样华尔街投行对员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极为看重。的确如此,如何利用简短、明晰的语言高效传递我们所要表达的信息,我想,是每个人终生的必修课。第三个维度,谈一谈关于“怎么办”的问题。如何写好文章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类比一下,就好比问厨师,如何做好菜。可能每个厨师的答案都不一样,鲁菜有鲁菜的方法,川菜有川菜的技巧,淮扬菜、潮汕菜又各有其独特的讲究,写文章也是一个道理。文章分为很多类型。诗歌有诗歌的技巧,散文有散文的规则,公文有公文的范式,尤其领导讲话稿还得根据不同的场合、领导的风格起草,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要把这个问题讲透本身比较难。准备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我也看了很多重要领导、“笔杆子”的方法论。总的来说,他们都是聚焦于某一领域谈一些方法,很少有全面铺开的专门文章。被毛泽东盛赞“靠乔木,有饭吃”,被邓小平誉为“党内第一支笔”的胡乔木,一生起草、整理了无数载入史册的重要文件和历史文献。他专门写过一本小册子《怎样写文章》,其中讲到一点,写文章要尽量把题目范围定的小一点,这样全面分析、深入思考,掌握一手素材,容易把文章写得深刻精到。题目大了,泛泛而谈,就容易空洞,缺乏必要的素材支撑,文章可读性就会差。国家政协主席汪洋曾在视察广东省委政研室时的谈到关于写文章的话题。他指出:“好文章实际上是用来指导工作的。写好文章,实际上就是生产有使用价值的精神产品,要管用,要对指导工作有帮助。这里面,就有个内容与形式的问题。比如像产品,不仅要有实际用途,还要考虑它的外在形式,要有好的外形、好的包装,让消费者接受。比如现在的手机,它不仅考虑通话功能,还要考虑网络、传输、信息、字大字小等因素,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要。所以,通用的产品对于不同的消费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消费包装。写文章,要指导工作,要有用,就要让消费者认同它、购买它、消费它。尽管你的文章价值很大,但是你包装不好,我压根就不买,这就不行。所以写好文章,我们就得琢磨内容与形式问题,在不同场合怎么去表现它。同一个思想,对基层干部应怎么说,对机关干部又应怎么说,在座谈会上应怎么讲,在大会报告上又应怎么讲,这些在写文章时都是需要考虑的。因此,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始终要记住,这是在生产精神产品,这个产品要为谁生产、给谁消费,这样写消费者他买不买账、消化吸收见不见效。只有这样考虑问题,才能写出好文章”。这样一段话,非常生动,也非常精辟,我想也已经把写好文章的原则、方法讲透彻了。通常来讲,要写好文章,我理解有六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加强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说文章本质是表达的体现,如果拿刚结束不久的70周年国庆阅兵为例,当面对任务时,表达对我们来说就是头脑储备的一次“检阅”。试想,如果没有近年来,国家在武器装备研发、制造等人力、物力、财力的大规模投入,就不可能有如此多种新型装备的集中展现。阅兵训练也一样,我有同学在阅兵村参与阅兵组织保障工作,经常看到他凌晨坚守岗位的朋友圈动态,正是受阅官兵大半年艰苦卓越的训练,才会在阅兵场上展示出的气势如虹和飒爽英姿。对于语言表达来说,是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加强积累。积累分为两类,一种是知识的积累;一种是思想或者思维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在于多看书多学习,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思想的积累在于勤思考,勤思考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聚焦式的思考,一种是发散式的思考。工匠精神是前者的体现,而博闻强识则是后者是体现,两种思考方式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二是学会模仿。对于学习而言,模仿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基本方法,不管是小朋友学说话学走路,还是看书识字,甚至是社会生活的无数场景,都可以看到模仿的痕迹。大家都熟知的一个例子,就是很多国产厂商学习苹果的“齐刘海”,并非因为美观,而是能带来销量。写文章也是一个道理,有一句圈内俗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实际情况也大致如此。尤其工作场景下,领导安排个新任务,要写个新材料,不知如何下手,首要的就是模仿前人的“套路”,尤其到了新单位更是如此,“管用的就是有效的”,不要固执带着过去工作的习惯,而要积极适应新单位新环境新模式。写好文章,从模仿开始。三是用好修辞。修辞有两个重要作用,一个是使文章读起来更优美,多用排比、对仗,多引经据典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而比喻、类比则是我比较推崇的办法。写文章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强化沟通效果。有时有的想法固然好,但过于抽象,尤其是一些理论性、学术性强的概念,在做普及工作时,巧用类比等修辞,往往容易让人理解。日常交流也一样,生动幽默的发言,常常伴随着多种修辞的应用,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我想,很多时候虽然比喻未必十分准确,但为了提升沟通效果,还是倡导可以尝试多使用这样的语言表达习惯。四是懂得创新。创新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尤其在领导讲话等材料中,如果能有一些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思想,这样的稿子往往容易得到领导的肯定。但就跟写学术论文一样,要创新,并非易事,这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走访,掌握大量的基础素材,才会由量变引起质变。而这恰恰也是考验一个“笔杆子”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指标。五是总结提高。可以说,没有总结,往往很难提高。人类文明之所以进步,很大程度也是得益于前人在继承先贤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推陈出新,才演化出愈加灿烂的文明成果。写文章也是一个道理,要通过总结把日常生活中个性化的事物总结升华为一般性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行动的发展。总结本身就是提炼、思考的过程,总结越多,就会越有思想,在面对陌生问题时,就更加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六是勤加练习。要想写好文章,光靠看关于写文章的书籍、文章,是万万行不通的,就像学习游泳或者学习钢琴,仅靠学习理论,永远也无法学会。充其量能学会一些方法和技巧,但即便是最简单的方法和技巧没有反复的练习也是不行的。练习最好的方式,包括写日记,做读书笔记,当然加强日常语言交流也是很好的方法。但就写作而言,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又有所不同。口头表达更强调“及时性”,就事论事,表达方式也更通俗和口语化。书面表达更强调“系统性”,前因后果,逻辑、论证要求更加严谨,表达方式也更加凝练,用词也更加优美,往往还会加入一些情感描写和思想升华,这样的文章往往也会显得更加更加正式。所谓“熟方能生巧”,长期练习,表达能力一定会日渐提高。
二、务实部分,从两个层面展开。如果说务虚部分侧重理念,那务实部分则更加侧重方法。第一,关于写作的基本方法。为了让枯燥的想法易于理解,我们通过类比的方式来展开。写一篇好的文章跟建一栋房子同样的道理,也包括一些基本要素。一是预先规划。建房前需要预先了解建房的目的,是建住宅,建商铺,还是建别墅。写文章也一样,需要明确写作的目的,是总结会议、新闻宣传,还是工作报告或专业论文。明确了写作目的,谋篇布局就更有针对性。二是蓝图绘制。楼房建造第一步当然是请设计师绘制房屋设计施工图,尤其核心是构建好房屋的“四梁八柱”。写文章也是同理,碰到类似工作报告、调研报告,甚至五年规划这样大一点的题材,系统构思必不可少,一定要预先谋篇布局,构思行文框架。比方说,整篇文章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表达几个观点,每个观点需要多少素材,等等。一定需要一开始就做好谋篇布局,如果等写好再调整,往往就会使之前下的功夫前功尽弃。三是材料准备。建房需要用的钢筋、水泥、木材等大量的建材,这一定需要根据工程量的大小,提前准备,不可能开始施工了,再去买钢筋、水泥等。写文章也一样,尤其工作报告类型的文章,一定要提前把可能用到的各种素材提前准备好。比如写到上年度工作,一定要提前把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总结报告准备在手边,随时写随时调阅,比如做业务分析,也一样要提前把原始数据提前准备好。四是主体施工。工程开始施工,意味着工作真正进入正轨,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工人,需要一定的时间确保任务按时完工。写文章也一样,小一点的文章还好,个人集中时间精力完成即可,遇到大一些的材料,往往需要组成一个材料组,分工配合,共同完成,时间方面也需要得到充足保证。尤其,面对五年规划、党代会报告等大材料,提前一年甚至两年筹划都是正常节奏。五是全面装修。房屋真正能够使用,往往需要等软装环节结束,才算是真正完工。写文章也一样,写好初稿,往往需要反复修改,对一些遣词造句往往需要反复斟酌,尤其引入一些鲜活的语言、经典的语录、生动的案例往往容易使文章更加吸引人更加精彩。所谓慢工出细活,修改、粉饰往往会占据大量的时间。但“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很多名家大师都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在不断修改中得到锻炼、提高。第二,常见文体的写作。这部分内容,非常实,市面上也有大量关于各类常见文体写作的书籍和教材,我也并非专家,不全面详细地展开讲,时间也不允许,大家工作中遇到这类需求,上网查询就好,有大量的范文可供借鉴,我这里简单分享一点工作体会。(一)简报。总的来说,不管是军队、政府还是企业,简报都是公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文种。主要用于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互通情况、交流信息。主要包括工作情况简报、经验交流简报和会议简报。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会议简报。既然是简报,目的是记录会议主要内容,并不要求全面记录。所以,需要简报起草者要参加会议时,认真分析总结,把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观点,讨论的主要问题等分层次、分重点、简明扼要记录下来即可,同时要注意时效性。(二)新闻。严格来讲,新闻报道主要是指新闻媒体采写、记录新近发生事情的文章。种类上来讲,又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等,我曾经做过解放军报等媒体的特约记者,对相关题材比较熟悉,也阅读过大量名家名篇。但随着互联网时代,新闻发布平台的普及,很多企事业单位都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将单位的官网、公众号作为形象展示的平台。所以,这里讲的新闻报道,主要是单位内部平台发布使用的记录单位重要新闻、重大活动、重要进展的消息类稿件。新闻写作要注意体现“5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等基本要素。标题要尽量体现文章描述的主要事件,如果是提供给媒体的新闻稿件,还得考虑新闻标题抓眼球的能力。导语,也就是第一段,要尽量用简洁的文字,提纲挈领描述文中最重要的内容,牵引全文。正文部分则要注意有逻辑有层次分主次记录相关事件。整体而言,新闻报道写作要尽可能简洁,详略得当描述清楚新闻事实即可,不需要夹杂议论、叙述或者其他内容。(三)报告。报告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公文,包括工作报告、专题报告等种类。工作报告,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单位年度工作报告;专题报告,包括调研报告。个人工作总结也属于报告范畴。除此之外,还包括专门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的综合报告。所以报告的用途非常广泛。不同的报告写法也不尽相同。以工作报告为例,通常写法,第一大部分要总结前期工作,第二大部分要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包括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三大部分要部署后续工作安排。体例确定之后,就要结合单位特点、国际国内形势、宏观政策导向、市场竞争环境等等,全面系统梳理工作脉络、精准分析形势,要突出重点、力求全面,但又不可面面俱到。相关报告的写法,可参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报告内容,尤其注重分析报告的谋篇布局,往往标题的主次也从侧面反映工作的重要程度。总体而言,报告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比较难的文种,但学会看报告、学会写报告,一定会受益良多。(四)讲话。对于机关工作而言,讲话是很多人认为比较难驾驭的一个文种,但它同时又非常重要。讲话稿之所以难,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要全面熟悉掌握情况,如果对相关领域工作和情况不熟悉,要写透彻基本不可能;第二,有思路有对策,领导讲话通常是用来指导工作的,如果没有好的思路和方法举措,讲话往往达不到效果;第三,要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领导讲话体现领导的能力水平,写的不好则适得其反。第四,要能领会领导的个性特征,包括领导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等等,就是要让领导讲话稿像领导的风格,这是难上加难的地方。很多人多年努力仍然不得要义。其中关键方法,就在于领悟和模仿。当然,常用的文体还有很多,时间关系不可能一一罗列,再加之个人能力水平有限,很多也是一知半解。总体而言,我的理解是天下没有难写的文章,天下也没有完美的文章。写作本身是表达能力的展现,是思维能力的体现,今天的分享,也是按照这么一个潜在逻辑展开的。希望各位同事从阅读、分享开始,逐渐喜欢上写作,以后写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今天的分享环节就到这,由于准备时间比较仓促,个人的能力水平比较有限,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