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咎自责历史典故
一个著名的引咎自责的历史典故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普罗米修斯偷火。
据传说,普罗米修斯是众神之王宙斯的儿子,他的名字意为“先见者”。在人类生活在黑暗中的时候,他看到了地上的动物们利用火的力量来照明和取暖,于是他决定把火带给人类,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然而,火是神灵的特权,普罗米修斯的行为触犯了宙斯的权威,使其十分愤怒。为了惩罚普罗米修斯,宙斯将他捆绑在高加索山上,并命令一只巨鹰每天飞来啄食他的肝脏。
普罗米修斯尽管遭受巨大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后悔他偷火的行为。他为人类带来火焰,使他们能够制造工具、烹饪食物和取暖,提升了人类的文明水平,他坚定地认为这是值得犯罪并承受刑罚的。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被视为引咎自责的典范。他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为人类带来进步和益处,尽管面临巨大的痛苦和惩罚。这个故事传递了一种道德信息,即为了人类福祉,有时需要冒着风险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舜发于畎亩之中”的历史典故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扩展资料
《舜发于畎亩之中》选自《孟子?告子下》引首句为题这篇文章围绕着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关系的中心命题,提出了“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论断,告诚人们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否则就要遭到失败和灭亡。孟子这种思想,几千年来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文论家所敬仰,予以高度的评价。
这篇文章注重逻辑推理,结构灵动多变,体现了《孟子》散文艺术多样化的特点。文章列举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位卓有成效的政治家承担“大任”前的坎坷历程,为论点提供令人信服的根据。
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三、弱冠之年历史典故
弱冠之年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在二十岁时即进入成年礼,即成为强壮男子的年龄。在中国古代,二十岁被认为是一个人身体和智力都发展到巅峰的年龄,被视为成熟、有能力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标志。因此,弱冠之年常被用来形容年轻人在二十岁时就有了很高的成就,或在这个年龄就显示出了出色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在历史典故中,有一些与弱冠之年相关的著名人物和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
1. 孔子弱冠之年立下大志: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弱冠之年时,立下了大志成为一位有能力改变社会的人。他曾说过:“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说明了他在二十岁时已经有了追求学问和为社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2. 项羽弱冠之年立下誓言: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二十岁时被封为荡垣侯。弱冠之年时,他立下誓言要推翻秦朝,建立属于自己的江山。他精神饱满,壮志豪情,展现了年轻人的野心和决心。
3. 章子怡弱冠之年获得奥斯卡:章子怡是中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她在二十岁时因出演电影《霸王别姬》获得了国际奖项的认可。她的表现让她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亚洲女演员,展示了她在弱冠之年已经达到了国际级的演技水平。
这些历史典故和实例都展示了在弱冠之年就取得成就和展现才华的意义,强调年轻人的潜力和能力。这些故事也鼓励年轻人在二十岁左右就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并为之奋斗。
四、关于中国历史上艰苦奋斗的历史典故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横亘在面前而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竭尽全力铲平险阻,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丘也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家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才刚刚换牙,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平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通达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加增高,担心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帝[1]。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点评
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智叟的胆小怯弱反衬了愚公的坚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遇到困难要尽力克服。并且作为现代人我们还要有一种要造福子孙后代的觉悟。
祖逖.在春秋战国时期..闻鸡起舞的来源.每日听鸡鸣舞剑.报效祖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越国战败后仔细反思自己不足.最后得以报仇!
凿壁偷光
腾冲战役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