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枯瑟之境
2019-9-22
没有枯荷的秋天,是不完整的。
枯瑟之境
文字/香袭书卷
某些时候,我的潜意识会走进一条秘道。静默,深幽,那是一个枯瑟之境。也许曾无数次向往过春暖花开的小径,也曾无数次勾勒出夏风清凉的沙滩,真是到入秋,才知道自己心底最渴望的,却是一个充满皱纹的秋天,剩余的寒冬腊月里,是为下一年的再次蕴含。
只有秋天,能让我如此感同身受地去触摸着它。那是一种阅尽斑斓之后的独立思考,我也寻找过与枯瑟之境相匹配的画面,直到有一天,在无意间看见一池秋天的枯荷。那是在从城市去往乡村的公路旁,一片无尽头的枯荷闯进眼帘。该相遇的总会相遇,就算是我不去刻意看它,那片枯黄也会自动在视线中成像。
说是惊艳,过于媚俗。对于一种有境界的事物,任何一个词语都不能准确地表达它。有了境界的事物,它的内在蕴含着无数的过往,怎么能够一词概之。枯荷,是秋天里的另一种色彩。每个季节都有着自己的绚烂和辉煌,秋天的稻香,菊黄,红枫,银杏,各自带着自己的风情,在秋风中尽显。想起那些事物时,心是灵动的,多少都带着点人物行走其中。
枯荷,不是。我在过了很久之后,忆起那一眼看不见边际的枯荷,心底是寂静的。提笔写它,也是脑海中自动生成的图像,而不是为了去讨好着世俗。再次忆起那天的情景,清晰可见。我在看见秋日下的荷塘时,把车停下,走近了它。隔着一条田埂,我不能触摸到它的枯叶。极目远眺,那一片枯黄,有了壮丽的美感。
余秋雨在《废墟》中写过一句话:“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那时不懂其中的寓意,想着人在老去了,能够依然保持少女的容颜岂不是更美。然而不是,那些长在老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呈现的本真。拍了几张枯荷的图片,也写下了一句:“没有枯荷的秋天,是不完整的。”
“枯”,是木和古的组合,是树木老去姿态,是植物枯竭之情。能够走到枯时,一定是有过曾经的饱满。人们总说失去是一种遗憾,其实没有拥有过又怎么失去,其实,失去是获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树木老去,是在有了枝叶茂盛后的逐渐枯竭和蕴藏。
极其喜欢一个词语,“瘦笔”。人在老去时,渐渐清瘦下来。文字在饱满之后,便有了风骨。植物在走向凋零的过程中,也是收了张扬的一付瘦态。抚摸着那些枯了的树干和叶片,多少红尘往事皆成空。空下来的躯体,只剩下筋骨。
几年前去额济纳旗看望不老的胡杨,千年不死的胡杨,在大漠上用它最真实的姿态,在天地间存在。额济纳旗的怪树林,都是枯死的胡杨树。与其说是自然美景,不如说是去看了一场生命的谢幕,它们在怒放到极致之后的幕落华章。我站在每一棵树下,仿佛都听见了它在诉说。
风雨沧桑后的美丽传说,静谧地呈现出生命不屈的样子。不同形状的枯树,依旧有着自己特有的姿态,傲然于天地之间。那一棵棵形状怪异的胡杨树,抵御着岁月的风沙,活成了一道生命的景观。
胡杨树的树干是干枯的,荷塘里的荷叶是枯黄的。就是那一股枯的气息,生出了枯瑟的意境。是生命在最后奏响的华丽篇章,是一抹残阳下的金碧辉煌。谁能说它们不壮美?终于我明白了自己时常走进的那条秘道,原来是承载着生与死的繁茂和枯瑟。
记得《红楼梦》中有一段,当宝玉说要拔去那些破荷叶时,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玉山的诗,只喜欢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残荷了。”李义山也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原句应该是“留得枯荷听雨声”。
我想那林黛玉一定是看到了荷叶最后的残败模样,和她的命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诗人李商隐笔下的枯荷,可能就是我在秋天看见的那一塘枯荷的模样。残荷与枯荷是两种意境,黛玉看见了贾府的残破不堪,诗人李商隐却是深秋的少许失落之意。
每个人的命运终归是属于自己的,那些枯瑟之后的景象,留给我一条想象的通道。我在其中乐此不疲地汲取着营养,以便让尘世的俗心,能够安宁。深秋之后的枯瑟,正在为冬日铺色。季节需要铺垫,人生亦是如此。
生命的路途,有绿意满仓,也有枯瑟之境,最后是保留了风骨的肃穆庄严。
枯瑟之境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原创:香袭书卷
香袭书卷襄阳作家协会会员
用笔墨怡养心灵,写有温度的文字。
ID:ZL523704792
原创散文
往期文章:
散文:历练
散文:稻香
散文:几度秋凉
散文:落雨听秋
散文:我喜欢,秋天是寂静的
文章原创,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