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4年有一个闰年?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一回归年。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所以四年于2月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即使是4的倍数也是平年。
为什么四年一闰?
四年一闰原因: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
它的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即2月多了一天。因此也可以说有2月29日这一天的是闰年
为什么百年不闰四年一闰呢
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准确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算作365天6小时,实际上又多算了一点,长年累月下去,就造成了很大的误差,于是科学家规定遇到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
为什么四年一闰 而百年不闰
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是因为平年按365天整算,每4年少算近24小时。第4年的二月增加1天,故四年一闰。一天24时,这样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100年就多算了近1天,故百年不闰。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呢简写
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因为平年按365天整算,每4年少算近24小时。第4年的二月增加1天,故四年一闰。一天24时,这样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100年就多算了近1天,故百年不闰。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实际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平年按365天计算,这样每四年就少算5小时48分46秒×4=23小时15分4秒。
因此在第四年的二月里增加一天,这一年叫做闰年(366天),这就是“四年一闰”的道理。
为什么四年一闰月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通常的一年365天,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一年365天与实际的一年相差0.2422日,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
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呢
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精确的说一年实际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一年以365天计算,那一年就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少算了约24小时,也就是少算了大约1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二月,这一年称为闰年。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准确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算作365天6小时,实际上又多算了一点,长年累月下去,就造成了很大的误差,于是科学家规定:遇到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为什么通常四年一闰
- 为什么通常四年一闰
- 这个和月亮周期有关 四年下来,有个零头余数的,四年累计下来正好是24小时,多了一天闰年(leap year),在公历(格里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以及在中国旧历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夏历的平年只有354日,比12个朔望月短0.3671日,为使每月初一与月朔相合,规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这一年的历年有355日,即为闰年.中国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酣绩丰啃莶救奉寻斧默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
- 应当是非400的倍数的百年不闰,就像1700、1800、1900不闰,而1600、2000闰年。闰年是因为地球绕日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乏锭催瓜诎盖挫睡旦精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每四年累积约一天,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即2月29日),使当年时间长度变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得。由于当时没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问题,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一共累计多出了10天。为此,当时的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人为规定为10月15日。并开始了新闰年规定。即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和1900年为平年,2000年为闰年。此后,平均每年长度为365.2425天,约4年出现1天的偏差。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经过四百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降低,而公转速度则相对更加稳定,所以上述的系统经过更长的周期也会发生微小的误差。据计算,每8000年会有一天的误差,所以英国的天文学家John Herschel提议公元4000为平年,以后类推12000年,20000年亦为平年。但此提议从未被正式采纳。原因是到了4000年,地球自转的精确速度并非现在可以预测,所以届时参照真实数据方可做出判断。因此,在长远的将来,针对闰年的微小调整应该不是由预定的系统决定,而是随时不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