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文章,请点击上面的“乐乡树人”,关注即订阅。
暖心,便能入心
文/山栀子
好久不读《人民日报》。即使收发员每天会按时将它送到办公桌上,我也懒得一看。
不看有不看的理由。曾经的曾经,在那信息渠道很狭窄、报刊杂志很单一,媒体形式很传统的年代里,读《人民日报》,充满着政治色彩,似乎除了时事新闻和领导讲话,别无其它。曾经,在信息网络日益发达,报刊杂志丰富多彩的时候,各级《日报》总为必须订阅的读物,这种“被订阅”的味道“破坏”了阅读的心情。
于是,每天的它,被送到桌上,原封未动。时隔几时,便哪里来哪里去,最终不知归于何处。
不读《人民日报》,真的是很久了。
某天办公室闲坐。随手翻开当天的它,“副刊”上的一篇文章的醒目标题留住了我的视线。只因一个“老家”便从心头油然而生出一种暖意。细细读来,浓浓的温情便在心里漾开了,遍及全身。没有想到,它竟然还潜藏着如此充满温情和乡愁的文字。于是,一口气读完整版,然后顺手拿起剪刀,剪辑、张贴,收藏进了自己的“读书笔记”。
再读其它版面,我眼前豁然一亮,我这个正热衷于研究“微评论”写作的人,竟在“今日谈”里找到最经典的范本:紧扣时事,顺应舆情,百姓发声,微言大义。我这个专职写作领导讲话的“文书”,也能在这里找到关于教育创新、体育改革的新思路、深解读。
这一期的报纸,我竟剪辑摘录了四篇好文。习惯了读晚报、文摘和专业杂志的我,在那一刻,突然有一种“发现阅读新大陆”的兴奋。
于是,我从管理员那里拿来钥匙,在机关阅览室里扎了一整天,“淘宝”的感觉真好。此后我日子,有空就翻翻它,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读完了下半年的《人民日报》,关于它的“剪报”做了厚厚一本。
或许它的面貌早已悄然变革,只是我未曾走近,发现太迟而已。但是,而今的《人民日报》确是焕然一新。除了“今日谈”,诸如“人民论坛”、“大地漫笔”、“评论员随笔”、“新语”、“悦读”等,都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聚焦舆情,让人清醒;言为民声,引人共鸣;启迪智慧,促人思考;充满温情,令人回味。
这是一份有温度的报纸。它的温度,源于不再是过去“冷冰冰”的说教和指令,而是:在聚焦时事的同时,也能聚焦舆情,积极回应百姓的需要和期待;在及时宣讲政策和引领法治的同时,也能直面群众的困难和迷惑;在弘扬党性和理性的同时,也在没有忘记来自基层和底层的人性和民情。
它的温度,来自于广袤的大地。暖心,才能入心;人心暖,社会才温暖。我相信,一份有温度的报纸,必然会在众人的认同、悦读、共鸣的聚力中不断升温,温暖一颗心,温暖一群人,温暖一个社会。
走进她,才懂她。在这个寒冬里,读一些暖心的文字,仿佛置身于一个灿烂的春天。
(本文系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作者黄华斌,微信号:hhb6811623)
上一篇:七夕诗句_七夕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