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赛获奖作品及点评
本届大赛终评委
万华、徐景波(塞北梅翁)、王卓平(一叶轻舟)
编辑:霞满天
一等奖浣溪沙 水
文/葬花人
洗尽尘心未改清,遇寒结作玉壶冰。未因困顿失晶莹。
载物无声知厚德,随风起浪赋流形。常滋稼穑济苍生。
终审评委简评:
形象鲜明,托物寄怀,立意高远,章法严谨,比喻生动,用典有度,文字畅达,声韵规范。上片字面写水之表象,内涵有节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寓意;下片换头句用《易经·坤卦》厚德载物,隐括上善若水之品格,而拆开插入无声之形态,更加形象。流形,本意为万物受自然之滋育而运动变化其形体;此处“赋流形”,用文天祥 《正气歌》:“杂然赋流形”典,寓水含正气。结句举水对农业之命脉作用,直指其对人类生活之重要,而联系全篇,则蕴藏着水之品格对树立高尚人生观之重要意义。
墨名棋妙赏析:
本次诗词大赛主题是“水”,词牌限定是“浣溪沙”,是一次典型的命题咏物词作赛。咏物,就要有所寄托,托物以言情,托物以说理。刘熙载《艺概》云“以言内之事,写言外之重旨。……不然,赋物必此物,其为用也几何!”咏物诗若只“专意于咏物”,别无“重旨,无寓兴”,那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自古以来成功的咏物诗词,无不重视比兴寄托,托物伸意,以充分表达自己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陶渊明的咏菊,抒写的是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的咏梅,是为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如果在这次大赛中,为写水而写水,就是写得极真极细,雕巧之极,没有人的思想感情作为灵魂,反倒会失了意味,苍白无力。有形无神,只是死物一个。只有形神兼备,方堪称得上品。大凡成功的咏物之作,都能做到形与神的完美结合与统一,做到物与我的浑融一体。可以说,人们在咏物诗词中所寻求的,绝不只是物象本身的描绘逼真,而是吟咏者本身的心灵感应。这首小词,以“人生如水”为寓意,以“上善若水”为立意,在比兴寄托、形神兼备、物情交融等技法表达上,都是很成功的。
上片体物,形神合一。精确地写出所吟咏之物的特性、特征、神态,是咏物的基础。其中所用的“洗”、“清”、“遇寒作冰”、“晶莹”等字词,都是水的主要特点。只是在描摹水吗?不是的。“洗尽尘心”、“未改清”、“遇寒”、“困顿”、“晶莹”,从这些字眼上看,既有“心”,有“清”,有“困顿”,有“晶莹”,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想到,明明也是在说“人”吧。水从山上流出,入于红尘之间,汇入沟渠江湖,其间会遇严寒酷暑,会有污垢沾染,终归于大海。人生,何尝不是这样?自脱于母体,生于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或困顿失意,或贫穷潦倒,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痛苦,直到老死。这水,生于高山,归于大海,中间的过程就是人生。水已经不是水,而是人了。“人生如水”的感悟,正是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感悟借助于水这个物件抒发出来,吟咏成诗词。水已不再是完全原来的水,而是有了某种象征或拟意的水,作者之“魂”已附到水这种“物体”之上了。正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是,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恶劣环境,水仍是水,清澈晶莹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但人呢,往往做不到。大多数人沉迷于红尘物欲,止步于短暂困难,忘了初心,浑浑噩噩,了此一生。“洗尽尘心未改清,遇寒结作玉壶冰。未因困顿失晶莹”,不正是人需要向水学习的精神吗?
下片传神,物我一境。“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作者正是围绕“上善若水”这一立意中心进行表述的。第一句“载物无声知厚德”,指的正是至高的品性应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第二句“随风起浪赋流形”,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第三句“常滋稼穑济苍生”,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咏物诗词的最高境界,就是物与“我”的合一。“我”之身世、感慨、意怀,寄托于物,完全透过物来表达。诗词本身吟咏的明明是“我”自己,但却只是若隐若现,基本不暴露,作者的本意隐寄其中,藏的很深。而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透入理解和领会,却分明又可以感受出来。正所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山水里面已加入了作者的灵魂。
另外,这首小词在语言表达和虚实运用上,亦见其妙。遣字用词上,既精准刻画,又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不即就是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不离就是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不粘就是刻画上形容仿佛,内容上不紧贴住物件不放;不脱就是刻画上非此物不是,内容上不脱开所咏之物信马由缰而行远。深得咏物诗词之法。在虚实结合上,“洗尽尘心未改清”,为虚; “遇寒结作玉壶冰”,为实; “未因困顿失晶莹”,为虚中有实。“载物无声知厚德”,为虚;“随风起浪赋流形”,为实; “常滋稼穑济苍生”,为实中有虚。使得作品张驰有度、顿挫有序,情与物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二等奖浣溪沙 水
文/王梦瑶
出壑穿林低处行,经年无碍自泠泠。小鱼衔着白云轻。
漱玉从来清俗耳,汲流更可濯尘缨。一山溪语与君听。
终审评委简评:
形象鲜明,托物寄怀,立意清新,章法严谨,比喻生动,用典有度,文字畅达,声韵规范。上片描绘水之外表,优美自然,结句以小见大,窥斑见豹,修辞老到,形象呼之欲出,给读者以无限遐想空间。下片首句以流水之声寄托水荡涤心灵之寓意,第二句用《沧浪歌》典,似写水之濯洗功用,实则蕴涵更多寄托,令读者见仁见智。结拍仍然以小景寄深意,山溪流淌如同低语,在向你说什么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墨名棋妙赏析:
咏物诗词的审美环节是多方面的,或物情交融,或形神兼备,或比兴寄托。这首小词,却独出心裁,只抓住一星星感受,一点点细节,透露出一丝丝情感内心。在平淡中显清新,于小巧处见精神。
作品以水流之形起句,“出壑穿林低处行”,自然逼真,直接入题。第二句“经年无碍自泠泠”,由上句顺承而来,从单句上看,没什么华丽词藻,也没多余的言外之意,仍然是静谧清丽。第三句“小鱼衔着白云轻”,在《浣溪沙》词构中,这句一般是上片的结,或总结,或引申,或递进。但这里都不是。作者只是进行了重点渲染,提炼出一个景象的外在细节。鱼在水中,云在天上,一般情况下是没什么关联的。但水中有云影,水中有鱼的时候,鱼、云就以水为媒关联起来了。此句中一个“衔”字,一个“轻”字,状极描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眼前一亮,如身临其境,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下片中,“漱玉从来清俗耳”,以流水之声起。“汲流更可濯尘缨”,以荡涤之意接。粗粗看来,不偏不倚,也不过是四平八稳之句,尚稍嫌平凡。然结上“一山溪语与君听”的到来,却让人马上观感一变,细细品来,竞余味无穷。此首小词,布局精巧,颇有灵气。描写逼真,意似平常,虽绝无含蓄,然其婉约精丽处又自然入妙,深得韦庄孙葆光(孙光宪)之词意。可贵正在于托出真情,诚挚自然,以细节纤秾见胜。
浣溪沙 水
文/夕阳
幻雨幻云幻雪霜,在天在野在沧浪。清泠未改出山妆。
润物漱珠柔以敛,惊涛裂石怒而狂。千年载覆一泓量。
终审评委简评:
形象鲜明,托物寄怀,立意清新,章法严谨,修辞巧妙,用典有度,文字畅达,声韵基本规范。上片一二句以连珠手法对仗,广角写水之变化玄妙,存在广泛,明知首句孤平(首句孤平非大病)而在所不惜;结句特写,字面写形象,寄意在品格。下片前两句写水之温柔与刚猛,双重性格鲜明对比,而结拍则用“水以载舟,水以覆舟”典故,以寓人民,因一泓而思江海,以小见大。
墨名棋妙赏析:
这是一首直吐胸臆而又耐人寻味的咏物小词。词中既没有艳丽的语句、深奥的典故,也没有借助情景相生、虚实映衬等词家常用手法。在结构与想像方面,似乎也无什么婉曲、奇特之处。作者只是反反复复地用直言浅语向人们陈述、诉说着个人心灵的感受和感慨,然而,一种对“上善若水”品格的陶醉、赞美和呼唤,却深深激起读者的共鸣。
词的上片前两句是对水的形态变化、分布广泛的总体描述。第三句开始加入情感认知。水,虽变幻无定,无所不在,然“清泠未改出山妆”,直指初心,贯串始终。下片前两句,以对比的手法,将柔与怒、敛与狂、润物漱珠与惊涛裂石,加以互相对照,使水这一事物在情理上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照,引起对比联想,产生出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感染力。结句剥开咏物之外壳,深入其内核,融进了更多的作者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从中挖掘出物之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哲理,得出“千年载覆一泓量”的结论,使作品充分凸现自我,动人心魂。这首词,不事婉曲,脱尽了常见词作的锦衣绣帽,以直扑平易的语言抒写真情,用议论点化成句,既大气磅礴,又雅致流畅,以小观大,富有见地。正是“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三等奖
浣溪沙 水
文/征西
色味全无主太阴,每成云雨泽山林。奔行向海任浮沉。
安得几回翻社稷,亦曾一曲寄知音。标名上善到如今。
终审评委简评:
形象鲜明,托物寄怀,立意明白,章法严谨,用典有度,文字朴素,声韵规范。上片首句抓住水之物理性质而用“主太阴”隐扩《易经·坤卦》“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用墨经济;第二句写水之变化对大自然乃至人类带来的益处;第三句写水之奔流有志向而不畏挫折。下片第一句隐扩“水以载舟,水以覆舟”引申借代人民,第二句又用俞伯牙钟子期故事,由大而及小。结句与首句遥相呼应。
浣溪沙 水
文/上弦月
百里波涛载万舟,川无大小尽归收。千年澎湃向东流。
日落怀中金浪涌,月升肩上玉光柔。心胸坦荡育神州。
终审评委简评:
形象鲜明,托物寄怀,立意明白,章法严谨,用典有度,声韵规范。上片写江河水宏观形态,下片以拟人笔法写水之美景。“归收”略显微拙。上片结句稍显随意,下片结句育字似可斟酌。
浣溪沙 水
文/映日荷花
一入江湖岁月匆,朝云暮雨欲从龙。人间天上有行踪。
世道由来称上善,人情何故尚中庸?常闻智者乐其中。
终审评委简评:
形象鲜明,托物寄怀,立意明白,章法严谨,用典有度,声韵规范。上片用拟人手法写形象,下片连用三典抒情言志。两独句皆有结束之力,得《浣溪沙》要旨。
优秀奖
浣溪沙 水
文/风雨染尘埃
九曲啸歌醉碧莲。一秋魂梦绕青山。满襟风月载归船。
寂寞黄昏东去后,徘徊落照旧闻前。生涯空托半湖烟。
终审评委简评:
起句孤平,一秋魂梦绕青山,好句!让人遐想。上结不错,下结尤佳,以景抒情,妙在空托。
浣溪沙 水
文/如儿宝贝
成象在天属五潢,清游于世著三江。潜行沧海更徜徉。
自古标名资上善,从来流派表灵长。偏教君子细思量。
终审评委简评:
南朝·陈·徐陵《丹阳上庸路碑》:“在天成象,咸池属於五潢;在地成形,沧海环於四瀆。”化典于无形,水姿、水形、水流、水品毕现,以情收束,馀味隽永。
浣溪沙 水
文/小铃铛
活水涓流点滴成,一篙细雨复端凝。群山环抱镜般平。
来往舟如空里泛,勾留人似画中行。悠然倒映数峰青。
终审评委简评:
此作亦是直切主题,全篇用白描手法绘境,词语简练而平实。上片勾勒出湖水的形成、环境、状态,端庄而凝重。引起了读者的诸多遐想。下片进一步描写湖水博大的胸襟,包容一切的宽宏,温柔、静谧、 清丽。小船自由自在,人亦如入画中。群山环抱,好不惬意。在这些不动声色的描写中,可见作者把自己当成了一滴水,以水的情怀融入其中。使其笔触自然流畅空灵。
浣溪沙 水
文/天雨流芳
出涧清溪泛绿波。深深浅浅向婆娑。流珠叠石起轻歌。
不羨惊涛随意去,还扶曲岸沐风和。浣花盈月枕松坡。
终审评委简评:
上片直入主题,用词清丽,涓涓细流自然流淌,在峡谷或山间或林中,泛着清波,无论任何曲环阻拦都不能使其停下流淌的步伐,且歌且舞,叮咚的声音在大自然里回响。下片对溪水的性格也做了充分的描写,不羡惊涛随意去,独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沐浴和风枕着松坡,静静的说,迎接满月的到来。
浣溪沙 水
文/邪月儿
泽物施工俱可名,涓涓以汇大川成。欲开襟抱向沧溟。
拍岸尤能生壮志,浣纱亦是见柔情。几回上善与人清。
终审评委简评:
“借彼物理,抒我心胸”,注重自然物象本身的描绘以及由此触发的作者深沉情感的抒写,由物感兴,颇有灵气。咏物之咏,不在物而在心,重在度的把握,直白言物,则意薄,情语太多,则无根,景语活用方为根本。取舍之间,由此及彼,发散蔓延,较好地做到了“发散而能收,收而余味不尽”。
优秀奖浣溪沙 水
文/梦若柳依依
涵碧流纱接远天,千回百转入桃源。天光云影意无边。
自有仁怀同朗月,但留清品在深山。一瓢禅味盏中填。
终审评委简评:
从上片几句看起的悠远,宁静,直接表达了水的至柔品性。用词婉转清丽。下片抒怀更见词家心境淡泊,出尘。用一句“一瓢禅味盏中填”作结。给水一种新的诠释,也使水的意境有了升华。使人从中体味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美好。仁怀、朗月、清品等这些意象,恰是千回百转入桃园、留深山的要素。这恬淡与积极,也许就是作者的词意或禅味吧。
浣溪沙 水
文/一棹风轻
无味无形化万千,或成江海或鸣泉。红尘因此愈天然。
浩荡胸襟称上善,温柔情愫许清欢。志曾穿石证弥坚。
终审评委简评:
上片直入主题,给“水”以总的概括,或成江海或鸣泉,我们这个红尘世界也因此而更天然。语言纯朴,明了。下片抒怀感概恰切,对仗工稳,出句用上善若水典,而无痕,对句则取水之至柔一面,亦是用典无痕。结以水滴石穿典更见水至柔却蕴骨的个性。
浣溪沙 水
文/在水一方
无限温柔无骨身,五湖四海碧鳞鳞。舟行万里伴闲云。
天下风光承点滴,手中杯酒话纷纭。浊清谁可洗纤尘?
终审评委简评:
此词上阕也是直入主题,首句即表明水的至柔一面,无骨是表面的,其实水是蕴含骨的,能穿石嘛。第二句是对其状的一个概括,上结写出了水波平和的一面,悠远而静。下阕则以夸张手法表现水的作用,点滴与纷纭,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结的一问颇有意味,令人回味。
浣溪沙 水
文/张立芳
流入红尘襟抱舒,四时润物展宏图。此生情味不堪无。
化雪衔来天上洁,舍身淘尽世间污。一泓绮梦画圆弧。
终审评委简评:
词语流畅。借物喻人,托物抒情,上结承下。化雪二句工稳寓理,展现水之品格,上佳。
浣溪沙 水
文/高良华
莫道真时无有香,化云振翅始飞扬。倦来作雨布清凉。
夫子临川留不住,骚人望里是春江。迢迢不尽九回肠。
终审评委简评:
词语切题,描述有致,动静结合。全篇通畅,形象生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下片起句好化。结句比喻独特,有气势而不露痕迹。见笔力!
人气奖名单
第一名 藤腾(红叶) 683
第二名 园丁(王俭) 506
第三名 牛继合 482
友情提示:恭喜各位获奖选手,桃花源间有你更精彩!请不是主编微信好友的及时加主编好友,以便发放奖金。逾期一周视为放弃奖金。
往期回顾:
1、桃花源间 | 第四届诗词大赛优秀及入围作品展示
2、桃花源间第四次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一)
3、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二)
4、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三)
5、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