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文章,请点击上面的“乐乡树人”,关注即订阅。
听“行者”说“行走”
——听蒋子龙先生报告心得
文/山栀子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先生一路行走,来到松滋,与作家们与写作爱好者们谈心,谈“行走”写作。
写作的过程就是“行走”,在行走中寻梦,在行走中找自己的故事。行走才会有“奇遇”,社会很浮躁,人在家里越坐越浮躁。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同质的时代,大家吃的、住的、接受的信息都是大同小异,你凭什么让人对你感兴趣?这是一个追求“成精”的时代,“狐狸少了,狐狸精多了;傻子少了,人精多了。”这不是一个出思想的时代,现在的思想多是重复的;这又是一个多事的时代,天天有新闻,已经超出了作家的想像力。现在的社会也是一个有话不好好说的时代。
在这样的社会里,作家怎么办?文章怎么写?这是一个问题。蒋老没有问,也没有答。但我想,问题隐含在他幽默风趣的故事里,答案潜藏在他的一路“行走”中。
因为,蒋老的这样一句话掷地有声:
“行走”,支撑着中国的作家群;精神在不停地“行走”。
蒋老简短的谈话结束了,另一位我不熟悉的“大腕”开始喋喋不休着他两次湖北“行走”经历。而我沉浸在对蒋老的话语的思考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有历史的“行走说”。从徐霞客的游记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有蒋老刚出版不久的《农民帝国》,诸如此类凡有影响力的大作与精品,哪一部不是“行走”下的成果?行走即养眼,行走即体验,行走即思考,行走即养心。在一路行走中,清洗灵魂,营养灵魂,当今社会我们洗不了,洗一洗自己的心总是可以的。
“新媒体时代,人人皆‘作家’。”这是史上最庞大的“作家群”。官媒、微博、空间、论坛,处处可写作,人人成读者。而今,全民虽然不读书,但却传奇般地掀起了全民书写的高潮。网络点击、人气畅销的传播速度早已让各类文学奖的评选影响力望尘莫及。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其中不乏大量的佳作,但真正有思想、有灵魂的东西很是鲜见。眼界宽广,才能思想深邃;心有百川,才能营养灵魂。不停止“行走”的脚步,才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到奥秘。
蒋老用了一个故事作结,“一路狂奔,追死那只兔子”的寄语,向我们宣示着一种执著、一种信念。我更加期待,当迎合世俗成为所谓的作家们写作的一种时尚、“向下”成为民众的主要视向时,纯文学更需要“向上”的力量。真正的新老作家,当铁肩担大义,在开放多元中引导主流,在风起潮涌中树正旗帜,让我们这个社会的血脉中时刻充满暖流。
——写于2015年5月29日晚
(作者微信:hhb6811623扣扣645152034)
推荐阅读:
1.教育,不需要“小碎步”式的课改
2.“一个月不上正课”创新背后的“冷思考”
3.枪声过后,你还相信“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转发就是支持)
4.中秋词,不能错过的中秋文化标识
5.劝退举报学生背后的“功利”和“弱智”
上一篇:作文秋_作文秋天的美景
下一篇:【故事】时短情长|杨赵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