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要如何迎合群众口味

《邪不压正》公映,朋友们关于文艺作品应不应该迎合群众的讨论又开始了。这让我想起当年做媒体时留下的无限怨念。结合这些年对于这个问题的想法,总结一下,做个记录吧。
其实我一个做媒体,还是做新闻的出身,从来都觉迎合群众是很正常的事,也知道群众的重要性。可是我的问题其实是,怎么迎合呢?群众在哪呢?坦白讲我是能力有限,确实是到现在都没搞清楚。记得当年我们开编辑部会议,主编总说要做读者喜欢看的,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代表读者的,然后每次开编辑会就吵翻天,后来大家明白了,我们虽然也能代表读者,但其实主要是由主编代表读者。那时候做媒体,换过好几家,每到一家,都天天挖空心思在那儿找读者,天天琢磨怎么迎合读者的口味,关键还总找不着,总被说找得不对,最后我们这么诚心诚意的找读者,往读者跟前凑,大多数媒体还是死翘翘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就剩下心累了。
退到回家搞创作这个事儿来说吧,一个人没领导,总可以迎合一下读者了吧。
可是还是很难啊,大家还是有误区,总以为一个创作者琢磨怎么迎合群众口味,就能够迎合得了的。所有不迎合群众的,都只有一个原因,想装b。其实真的不完全是这样的。
看看最火的三个作者为例,郭敬明是自贡的,ayawawa是自贡的,咪蒙是南充的,这些城市虽然都不大,但它们人口基数加起来是中国城市人口最庞大的一部分,比北上广加起来大多了,所以这些城市出来的作者,对中国中小城市读者的了解和直觉,来源于土生土长对这种城市年轻人心态的把握,那真的是纯天然的直觉。你让北上广出身的作者去接地气,他没有生活,怎么接也接不到这儿来。从前中国的话语权中心从北上广层层往下铺,被中国局域网一扁平化,流量为王之后,那就是谁人多谁赢。北上广这点儿人,能带的流量是没法比的。
我们都是我们命运的结果,写东西的人也一样啊。
而且群众在哪,我是真搞不清楚,迎合群众就一定能成功吗?我觉得也未必,群众这种事物,在我个人看来,是个迷,你经常感觉身边乌央乌央都是群众吧,但是你真要迎合起来,就总觉得云里雾里。每年影视行业那么多大IP的作品,很多也是把迎合群众放在第一位,先有流量再买的版权,最后火得也就那么几部,好多赔得也挺惨的。所以迎合群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特别努力的去迎合群众了,最后群众还买你的账,你也还没把钱赚着。比如这两年某些知名导演为迎合群众而拍摄的电影,那不是也一样挨骂,一样没赚钱,而且还晚节不保嘛。
但即使是这种找群众之争,在未来也很快会结束的。
前两天补《傲骨之战》,有个细节特别让我感触,就是一个大律所,他决定接不接一个案子,是去咨询电脑顾问的,用大数据算。政治立场,白人黑人,什么阶层,经济能力……噼里啪啦一算完,告诉你一个赢率,再决定这个案子你接不接。这种数据,就是你在某网站上买了个电饭锅,回头另外一些网站一打开,就会给你推荐什么电饭锅好用那种大数据。我看完之后觉得,我们媒体从前要有这种玩意,编辑记者还玩个屁啊。找读者用大数据就行了,比我们任何一个人搁那儿猜的都准,也不用争得面红耳赤的了,不信的话,大家看看现在各大网站针对你个人的精准投喂。我不是在痴人说梦。
我还有个想法,未来的电影行业里,真正的大数据入侵还没开始呢,会有一天,一个电影拍不拍,会根据你在网上的消费记录,提问答题记录,观影评分,旅行记录,交通行程,外卖记录这些来给你个精准投喂。我有很多写剧本的朋友,到时候他们的剧本恐怕会被录入电脑,然后根据大数据来给他们提出修改建议。这就是群众想要的,你改吧。再智能一点,有的剧本都不用人来写了。或者给编剧一个构架,让编剧添肉就行了。给群众他们想看到的东西,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做到。
到时候,群众看的所有电影都可以符合群众的期待,还会有大数据帮你选片的功能,现在虽然各大电影网站虽然也有,但是还没打通淘宝,旅游这些网站,还不能针对一部电影给你提建议看不看。到时候,影评人算个鸟啊,要他们干啥。有大数据推荐就够了啊。你可以看到的电影,绝不会超出你的认知一丝一毫,特别精准,不会让你生气,让你觉得被冒犯,觉得看不懂,看电影将只给你带来满足的快乐,永远不会让你困惑,愤怒,痛苦等不适的情绪。你现在觉得影评人骗了你,导演骗了你,你可以选择相信大数据的推算,到时候,你将再也不会看到你讨厌的电影,你看的所有电影都符合你的三观,甚至你想流的泪,都可以根据你的期待让你痛快又不至于痛哭。除非你自找的,非要跨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这个时代,我相信并不会太远。
写东西的也同理。到时候大家写的小说,作品,被出版社拿去用大数据一通推算,能赚的就出版,不能赚的就不出。编辑们开会也就不用讨论的面红耳赤的了。不过话说回来,出版社的编辑们也要有很多人下岗了吧。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挺好啊,我们也可以使用大数据。还是前文说的《傲骨之战》里的例子,你知道人家电脑顾问不是受律所雇佣打工的,人家那叫诉讼投资人,就是他给你提供算法,是为了投资你,给你提供经费打官司,胜诉了要按比例分成的。微博现在也卖大数据分析,5个相关账号的是6800一年,10个是9800一年,这还是很粗浅的分析呢。
所以掌握了大数据的人,不是要跟你搞共产主义的。最后肯定是越有钱的人,越可以用钱去购买大数据,甚至买断大数据的寡头,行业里大的做到更大,小的就去死吧,这个该叫寡头……寡头什么,我还没想出来。
好好珍惜吧,比起有人拍你不喜欢的东西的时代,所有人都拍你喜欢的,写你喜欢的东西的时代才更可怕。你以为只有霸道才是一种操控吗?太天真啦!你要是问我有什么办法,我也没什么办法,就……不抵抗,不妥协呗,说白了就是爱咋咋地吧。
以上这些,都是找群众这个事儿勾起我的回忆和乱想,和姜文的电影已经没啥太大关系了。说得不一定对,大家随便看看。

版权声明